中新网安徽新闻正文

桐城:聆听抗美援朝老战士讲述峥嵘岁月

2021年04月15日 14:54 来源:中新网安徽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耳熟能详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让人们想起了在那个激情燃烧的英雄年代和炮火纷飞时的英雄儿女们,是他们用青春的鲜血和生命捍卫着我们的祖国。

  学习抗美援朝精神,聆听抗美援朝故事,学党史、忆初心,送教上门。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史学习教育在桐城市双港镇鸭子村新宕组抗美援朝老战士黄家胜的家中开展,听他讲述抗美援朝那段峥嵘的历史故事,重温革命精神。

  两鬓苍苍的黄家胜是位90岁高龄的老人,68年前才22岁的他于1953年正月入伍至铁四师第十团一营成为一名战士。老人面容慈祥、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中气足,除了有点耳聋耳背以外,身板还是挺硬朗的,出门喜欢戴着黑色的鸭舌帽。

  据黄老回忆:“1953年正月22日,当时我们同去参军的有7、8 个人,我们这些人都没有分在一起,我被分配为铁道兵,跟着部队进前线。中国和朝鲜是以鸭绿江为边界的界河,我们入境朝鲜时必须先跨过鸭绿江,再过清川江,然后是大同江,经过平壤,最后到临津江,我们一共走过了四条大江。”老人思路清晰,缓缓而谈。

  “记得那时候刚下车,就被美国鬼子飞机上的炮弹轰炸着,我们带的都是步枪,飞机上的炸弹一个接一个的往下扔,旁边的大桥上,十几个桥墩子全部炸平了,炸死了不少我们的战士,一个个的都是血肉模糊的,当时我们没地方躲,死伤惨重,我当时也被炸弹给埋在土里了,我以为我再也回不了家了……”老人声音哽咽着,悲痛的说道。

  当时还是个半大孩子的黄家胜,真真切切的看到一颗颗炸弹从天而降,亲眼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自己的面前消失,曾经的他,内心是有多么的无助和痛心。

  “炮弹轰的狠啊,我们被逼的没办法,最后躲进旁边的一个小山洞里,山洞里水很深,我们就住在山洞里,用土填高一点,用一块破皮什么的铺上,晚上就睡在上面,那时候环境艰苦啊,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有时半夜都饿醒了,那时候,我们没有退路。”老人讲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心口剧烈起伏着,眼圈泛红。

  部队唯一一条为前线运输粮草的铁道被美国的炮弹给炸断了。飞机就在头顶上飞来飞去,一看到有人就扔炸弹,白天,黄家胜就和战士们躲进山洞,只有到了晚上才偷偷的出来修复铁道。

  老人接着说:“进部队的时候我没读过书,曾经写过一封家书,因为不识几个字,用了半年的时间才写完的。在朝鲜时,跟他们交流,有翻译,一般的日常用语还是能听得懂一点,也会说几句简单的,比如‘机敏’(朝鲜语--在哪里? 谐音),‘攀头’(朝鲜语--针线 谐音)……”

  黄家胜老人的儿子说:“我父亲平时在家,其他的事情经常不记得,但是在部队里的事情却记得清清楚楚,只要问他,他随时都能讲述出来,在部队里授予的勋章也不少,他都跟宝贝一样收起来了,因为他经历过了,所以才会深记心里。”

  “小米加步枪”是打出来的战争,“抗美援朝”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抹不去的记忆。峥嵘的岁月,一颗红心永向党,如今,老兵已老,但他们的卓越功勋不应被忘记,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致敬我们的老兵!致敬我们的革命英雄!(黄家胜口述 潘春燕整理)


编辑:成展鹏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