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正文

【中新皖间观察】从一场研讨会看歙县“三化”

2023年11月02日 20:48 来源:中新皖事微信公众号

  “笔墨当随时代,承古方能出新”

  400年前,徽州的画家们便以“敢言天地是吾师”的豪情,用笔墨来描绘家乡山川,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形成独特的艺术流派--新安画派。

歙县风光图 樊成柱摄
歙县风光图 樊成柱摄

  400年后的2023年10月31日,守正创新——新安画派与当代美术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徽文化发祥地、新安画派诞生地歙县举办。

歙县风光图 樊成柱摄
歙县风光图 樊成柱摄

  被称作一座没有屋顶的徽文化大地艺术馆的安徽歙县再次凸显了新安画派的文化价值和当代生命力。“诗与远方”的文化空间也再次在星辰大海中焕发出自信光芒。

歙县风光图 樊成柱摄
歙县风光图 樊成柱摄

“具象化”变“意识化”

  新安画派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产生了渐江、石涛、梅清、查世标、黄宾虹等一大批艺术大家,他们以新安大好山水貌写家山,表达心中意象,画风枯笔渴墨、超凡脱俗、骨韵两胜,在中国画坛独放异彩。尤其是黄宾虹先生是近现代新安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集大成者,艺术成就高山仰止,被誉为“不朽的遗产”“世界的意义”,璀璨了艺术的星空。

歙县风光图 樊成柱摄
歙县风光图 樊成柱摄

  仰望中华灿烂文化,人们总是会把目光投向黄山、投向徽州。在这里,冠绝天下的自然山水与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叠加共振,孕育出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成为最具魅力、最为靓丽的文化标识。

歙县风光图 樊成柱摄
歙县风光图 樊成柱摄

  在歙县具象化的大地博物馆里历史会发声、文化会说话,而今,意识化的歙县开始行动,重视文化交流,坚持文化传播,倡导创新表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切实讲好了歙县故事,并依托歙县这座没有屋顶的徽文化大地艺术馆,聚焦非遗项目、民俗特色、文艺创作,开展展览展演和文化交流,强化徽文化IP,提升歙县知名度。

歙县风光图 樊成柱摄
歙县风光图 樊成柱摄

  同时,立足受众导向,提升传统文化的时尚感和流行度,打造“文旅+”“非遗+”“演绎+”“美食+”等更新潮、更年轻的玩法,为歙县注入时尚元素,让山水年轻化,文化当代化,美食国际化,在城市“徽客厅”中实现传统和现代的交融,让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成为徽文化的当代步伐。

  “当前,安徽正在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我们将从各个方面对新安画派这一文化瑰宝,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帮助。”安徽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韶光表示,要注重多样展示,深入挖掘新安画派的丰富内涵,借鉴其他艺术作品成功经验,积极推动其转化为文学、剧目、影视、出版等精品,为更多群众所了解、熟悉、喜爱。

“小而美”向“时代化”

  “小而美”开始向“时代化”跨越,徽文化已逐渐成为歙县发展最强劲的核心竞争力。

  徽文化是距离当代中国最短路程的古代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致标本。徽文化是诠释其义的典型代表。作为黄山市的两大顶流IP之一,“徽学”与“敦煌学”“藏学”并称中国三大地方显学,其内涵深邃、真理昭彰。

歙县风光图 施亚磊摄
歙县风光图 施亚磊摄

  歙县作为徽文化集中展示区和重要承载地,随着徽学发展,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州建筑、徽州篆刻、徽派版画、徽州雕刻、徽州盆景、徽剧、徽菜等数十类文化现象被抽丝剥茧,“学成派、艺成海、术成流、商成帮”的徽文化特质,在歙县的城市肌理中逐渐还原。

歙县风光图 施亚磊摄
歙县风光图 施亚磊摄

  歙县境内有中国传统村落167个,省级传统村落251个,历史建筑2976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3785处,这些数量庞大的古建、文物,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如今,人们一看到马头墙就想到徽派建筑,一尝到臭鳜鱼就想到徽菜美食,一提到“徽骆驼”就想到徽商精神,一用到笔墨纸砚就想到徽墨歙砚。

歙县风光图 施亚磊摄
歙县风光图 施亚磊摄

  依托徽州古城而“诞生”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展示馆、美术馆,通过研学沙龙、书画交流、文化论坛、社会实践等方式,持续加大了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力度。同时,在“城门征春联、评春联、写春联、送春联、挂春联”、徽州古城全国摄影大展、2023“中国摄影艺术乡村·许村”摄影季等活动中,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和赞许,又使爱护古城、保护古城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夯实与提升。

  歙县县委书记汪凯也在多次会议中提出,要善于在徽文化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努力推出更多彰显徽风皖韵、能够在全省乃至全国“出圈”“圈粉”的优秀文艺作品。要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从徽文化中提炼出彰显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特色因子,形成学术成果、文艺作品,让徽州文化在传承发展中彰显时代价值。

“遗产化”到“世界化”

  歙县共有非遗项目452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省级24项,市级64项,数量位居全省县级第一。

  如何立足资源优势,持续做好挖掘保护,完善档案和数据库,健全完善非遗国家、省、市、县四级项目、传承人、传习基地名录体系,使非遗技艺在传承中有本可参、有迹可循。传承人要做好传帮带,践行在传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成为追溯历史的终极密码。

  黄山市委书记凌云表示,黄山是一座让艺术绽放的城市。我们扛起弘扬徽州文化时代重任,加快打造一批“徽字号”精品线路、文创产品、数字藏品和节庆赛事活动,推出一批行进式、沉浸式、场景化、互动式演艺节目,以全新塑造、全新表达呈现文明之美、文化之美、艺术之美,巴黎国际时装秀绽放徽州古城,户外交响音乐会点亮黄山夜空,徽府有喜演绎徽韵流芳,跨界“嬉鱼灯”玩转创意青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黄山挥洒艺术,把黄山融入艺术生活,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交汇共融、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和谐共鸣。

  此外,歙县持续推进黄宾虹故居等名人故居改造提升,开展“黄宾虹与香港”主题交流巡展,建设艺术研究中心,全面打响“宾虹故里”品牌,推动艺术乡建,吸引艺术家、画家、摄影家前来创作,让世界级名人与世界级名胜交相辉映,实现文化当代化、艺术年轻化。

  “遗产化”到“世界化”,非遗项目具有深刻的内涵价值和内驱动力,广大文艺工作者、文化传播者,聚焦在地资源,通过文学作品、艺术创作、读书沙龙等各类形式,将名人故居、历史建筑、传统村落打造成文化传播、学术交流、艺术展示的公共空间和重要平台,推动保护与利用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才能走向世界。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以“新安画派与当代美术发展”为主题,深入研究挖掘新安画派发展脉络,梳理与当代美术发展的逻辑关系,帮助广大美术工作者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推动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积蓄有利文化条件。

  当日,《中国旅游报》头版刊登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周明洁的署名文章《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在提升安徽文化影响力方面。周明洁表示,牢牢把握“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要求,聚焦文化交流和传播体系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安徽篇,策划“美好安徽与世界对话”、大黄山全球推广等品牌活动,持续增强安徽文化影响力。扩大新媒体传播,借助境内外传播平台和渠道,建立品牌传播矩阵。创新营销方式,大力实施“引客入皖”行动。高质量办好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中国农民歌会等展会节庆活动,擦亮叫响“美好安徽 迎客天下”品牌,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以艺术的生命情感、形式美感,共同推动徽州文化研究阐释传播,歙县未来已来。

  (作者:成展鹏)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