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正文

夺得3项省政府激励支持,萧县做对了什么?

2023年08月11日 18:38 来源: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8月11日电(通讯员 侯显华)日前,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对2022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16个市、59个县(市、区)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39项激励支持措施。

  通报中,萧县三项工作成效明显,获得省政府激励支持:在高度重视重大决策部署督查落实工作、创新优化督查落实方式方法、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成效明显的县,“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推进扎实、要素配置精准亩均效益水平提升明显的县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的县三项工作中获得省政府激励支持。

  摘取三项省政府激励支持,萧县做对了什么?

  萧县给出的答案是:

  萧县全面落实省委“一改两为”工作要求,认真执行《安徽省政府督查工作实施办法》,实干立身、狠抓落实,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在萧县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萧县连续5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连续2年上榜县域发展潜力百强、中部县域经济百强、高质量发展百强。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亩均论英雄”改革部署要求,从2022年的试评价,到2023年的全面深化,迅速掀起“亩均论英雄”的改革浪潮,努力在皖北高质量发展洪流中趟出“萧县路径”。2022年,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实现增速22.8%,连续两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

  萧县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坚持以“五个到位”打造“五心家园”,统筹推进民生工程和暖民心专项行动,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实现易地搬迁脱贫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三项成绩的取得须有坚强的政策支持和科学的措施推进。萧县在这些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狠抓督查落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以“扁平化”的组织机制,提升督查效率效能。集约组织架构,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督查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把督查考核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亲自部署、亲自督导。推行“分管负责同志月调度,主要负责同志季调度”机制,靠前指挥、一线攻坚,形成了“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的“大督查”格局;集中整合力量,整合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目标信息中心、效能中心人员力量,设立“萧县督查考核办”,抽调业务骨干集中办公,优化科室配置,规范工作流程,定岗定责、专人专司,督查工作由“各自为战”变为“统筹推进”,并通过选调、招录、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式,不断充实督查队伍。三是集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督考合一、多考合一”机制,修订完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统筹集合督查事项,压缩督查检查考核频次和数量,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构建差异化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将县督查考核办履职所需经费列入年度县财政预算,提升督查工作保障。

  以“精细化”的督办方式,提升督查深度力度。推行闭环管理,聚焦“批必查、查必果、果必报”,大力推行“分解—办理—督办—反馈—整改—核销”的闭环管理模式,从督查事项立项开始,全流程无缝衔接、跟踪督办、跟进问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督查督办体系。实施梯次督办,印发《关于实行督查工作“三单管理”提高督查工作实效的通知》,明确工作交办单、工作催办单、工作督办单3个层次,厘清权责、逐级递增、依次督办,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确保督有依据、问责公允。2022年以来,累计下发《工作交办单》《催办单》《督办单》174次。规范办理流程,制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领导批示件、人民网网友留言、“互联网+督查”平台留言、萧县人民政府网站书记信箱和县长信箱留言办理工作的通知》,加快推进领导批示件及留言办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2022年以来,累计办理交办事项2472件,办结率98.7%。萧县督查考核办获评“2022年度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民心汇聚单位”“2022年度人民网表彰的安徽省网友留言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以“长牙齿”的过硬举措,提升督查实用实效。靶向整改督办,针对重点督办事项特别是针对国务院大督查发现的问题,采取明查暗访、以点促面、督促协调、上下联动相结合以及约谈调度等方式,跟踪督查、逐项督办、逐个销号,督查结果以《督查专报》的形式第一时间向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报告,并制作效能片在全县大会上播放、警示。2022年以来,组织开展专项督查700余次,编发《督查专报》《环境大督查通报》《督查通报》272期。开门接受监督,设立效能投诉电话,严格登记、分类、自办、转督办、办结等操作规程,明确专人依纪依规处理,确保第一时间接听、第一时间办理。对效能投诉自办案件,按照有关规定对违反工作纪律问题进行严肃问责问效,情节严重的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对转督办案件及时催办、督办,严格把关,并建立定期回访、满意度调查制度,及时总结得失,提升工作效能。2022年以来,受理有效投诉电话114件,办理反馈114件、反馈率100%,依规定期回访、回访率100%,满意率达95%以上。严格结果运用,树立实用实效鲜明导向,将督查结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和干部考察提拔任用工作体系,以客观数据和工作实绩为依据,对工作开展较好、推进有力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履责不力、弄虚作假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追责问责。2022年以来,开展各类督查900余次,涉及单位210家,效能问责104人。

“亩均论英雄”改革,趟出“萧县路径”

  阔斧改革开局。强推进,建立联动工作体系,坚持把“亩均论英雄”作为登高对接长三角、推动皖北“两个加快”的有力抓手,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一线挂帅推动,高频次会议调度,常态化督查通报,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推进体系;优指标,科学完善配套政策。先后印发《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度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办法》,将规上工业企业和占地5亩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列为评价对象,不断优化评价指标,科学公正将企业分为ABCD四个等次;在规上工业企业中开展分行业评价,将企业划分为新材料、机械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木材加工和其他等六大行业,评价更加科学。树典型,精准滴灌优质企业;印发《首批制造业重点企业“白名单”》等文件,强化结果运用,分类施策、扶优培强。为排名首位的林平股份新增用地指标,推荐A类企业新秀股份、安成橡塑负责人分获全市“十佳民营企业家”“十大荣誉市民”,授予10家企业“亩均效益优质企业”称号。同时,探索提升亩均效益试点,选树“提高亩均效益十二法”优质企业典型,通过“有声明信片”推广做法,兑现改革奖补资金。

  全面盘活增效。以贷促融,在全市首推“亩均英雄贷”,上线“园区e贷”,鼓励金融机构向A、B类企业提供差别化金融政策。2022年4月为东润玻陶等3家企业发放2700万元“亩均英雄贷”。2022年为参评企业发放贷款185笔19.23亿元,其中A、B类企业贷款额占比86.7%,今年以来已发放贷款约10亿元;搭台架梯,在全省县区率先推行并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沙龙下午茶”“企业家接待日”系列活动,分行业设立专场邀请银企面对面洽谈需求,进一步畅通企业反映诉求“绿色通道”、打通银企信息壁垒。截至目前,累计召开“下午茶活动”“企业家接待日”各15期;盘地生金,制定《工业项目“标准地”控制性指标》《工业项目“标准地”投资建设协议》,编制再开发专项规划,全面整治低效用地。2022年以来,引导28家企业“零增地”技术改造,盘活土地2000余亩。依托“工业上楼”打造四期标准化厂房及乡村振兴产业基地,折叠空间38.5万平方米。

  客观结果运用。优质企业优先发展,出台《萧县工业企业土地要素差别化政策实施意见》《关于印发首批制造业重点企业“白名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对A、B类企业,在用地、用能、金融、惠企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差别化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的领域集中,让“好马吃好料”。效企业调控扶持。对列入C、D类的企业,综合运用财政、土地等方面的措施,协助制定“一企一策”整治提升方案,引导企业加快提档升级,鼓励利用现有土地、厂房、设备资源实施“零增地”技术改造,提高土地利用和产出效益。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党建引领到位,实现治理有序,打造同心家园。通过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打通联系服务搬迁群众“最后一米”。一是选优配强队伍。实施“头雁”工程,通过公开遴选、保留退职干部待遇等措施,选优配强安置区“两委”班子,优化安置区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二是做实网格阵地。构建“总网格长(党支部)——网格长(网格党小组)——网格员(党员)”的“双重”网格体系。建立网格员入户走访到位、信息采集到位、民情掌握到位、问题解决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奖惩兑现到位的“六到位”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搬迁群众归属感。三是丰富活动载体。开展“一月一主题”党建主题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参与文明创建、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政策宣传、老党员讲红色故事、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增进社区党员群众凝聚力。

  产业扶持到位,实现后顾无忧,打造放心家园。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作用,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一是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按照“保底收入+盈余分红”等方式,开展以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为主的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构建“合作社+服务组织+农户”三位一体联动服务模式,建立健全集体与群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集体和农户实现双增收。二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新廷安置区组建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自主经营+订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规划500亩土地用于种植洋葱、大蒜、辣椒、黄金蜜等特色经济作物,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15万元。郝集安置区将郝集贡藕作为支柱产业,规划种植面积1500余亩,目前已发展到800余亩,带动50户搬迁户年均增收2000余元。三是谋划落实产业项目。在充分征求搬迁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科学谋划项目库,积极争取资金,有效利用财政专项资金、扶持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涉农整合资金等各项资金实施产业到村项目,建设产业配套冷库、仓储等,通过租赁、入股分红等方式,发挥资金效益,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引进安徽省民乐食品有限公司,建成食品级标准厂房车间3800平方米。

  就业扶持到位,实现持续增收,打造安心家园。聚焦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帮助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实现就业,帮助已就业人员稳定就业,实现脱贫人口在家门口安心就业。一是“信息服务”搭建“助力桥”。建立网格化就业服务体系,实施搬迁户实名制信息管理,摸清就业失业情况,掌握失业人员年龄、技能、就业意向,并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劳务输出作用,利用招聘会、公共招聘网、微信群等为搬迁脱贫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技能培训等就业信息服务。二是“帮扶车间”拓宽“增收路”。依托“帮扶车间”培育和发展关联产业,优先吸纳搬迁群众就业,让“搬迁群众”变身“产业工人”。三是“就业帮扶”铺就“新出路”。加大就业培训,重点解决“老、弱、残”居民的就业问题,提升残疾人、大龄就业困难群体等重点人员工作技能,用足用活公益性岗位政策,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搬迁脱贫劳动力,优先安排保安保洁等公益性岗位。

  配套设施到位,实现生活便利,打造舒心家园。坚持软硬件设施双管齐下,助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提档升级,为搬迁群众创造舒心的生活环境。一是基础设施“补短板”。围绕“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狠抓社区配套设施完善。深入农户走访,开展实地调研,建立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清单,有计划有步骤地补齐基础短板。成立环境整治管理工作站,聘用环境整治管理员,对全域环境进行常态化、长效化管理,便利群众出行、就医、就学、购物、寄取快递。二是社区交往“搭平台”。实施文化引领工程,搭建“一站式”多功能服务平台,不断推进文体设施建设,完善图书阅览室、书画室、健身活动点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围绕“一老一小”,实施关爱“孤寡老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行动,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老年舞蹈队,邀请县文化馆老师进行指导,打造了集关爱保护、心理疏导、文化娱乐、学业辅导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儿童之家”。加强“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建设,引导搬迁群众在文化广场讲述自己的故事,营造争先进、感党恩的浓厚氛围,为搬迁群众融入社区创造良好条件。三是社会保障“保民生”。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安置区统筹解决和落实搬迁群众的社保、救助、福利、优抚、教育、养老、医疗卫生、残疾补贴等社会保障,解决了搬迁群众后顾之忧。为保障搬迁群众生活需要,考虑部分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充分利用安置区周边土地资源,让荒地变成一块块20平方米的菜田,降低了日常生活成本,增强群众对“新家”的融入认同感。

  “三治”融合到位,实现幸福提升,打造暖心家园。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健全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易地搬迁社区和谐有序、暖心幸福。一是促进乡村法治规范化。以“干部讲规矩”为引领,发挥干部“法治带头人”作用,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托广场大屏幕、社区大喇叭等平台,创新“法治+广场舞”方式,提高群众的学法积极性,增强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理念。2022年,新廷易地搬迁安置点所在社区被评为宿州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二是促进村民自治制度化。以“群众说事情”为载体,设立“说事办”,落实“干部下访”“开门接访”“群众评访”制度,开展“强担当、走基层、解民忧”行动,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有事好商量、村民善当家、干部会干事”的基层治理体系。三是促进乡村德治常态化。以“服务送到家”为抓手,建强党员服务队、乡贤理事协会、红白理事协会、老年协会、卫生健康协会、文体娱乐协会“1+5”队伍,推行“积分制”“清单制”,设立“爱心超市”,组织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活动,安置区户均人情支出减少5000元,树立向善向上的文明新风尚,形成了守望相助、幸福和谐的邻里关系。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