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正文

桐城:“双轮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1年09月28日 15:54 来源: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9月28日电 (通讯员潘月琴  王开英) 今年来,桐城市围绕打造“人文胜地、智造名城”目标,紧抓合肥都市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实施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叠加优势,坚持工业立市人文兴市同时抓,文都桐城的魅力和活力不断展现,创新创业活力不断释放,桐城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截至8月底,桐城市工业投资56.55亿元,同比增长12.6%,工业总产值增长23.6%,新增小升规企业22家,新投产入规企业1家。

  擦亮“文”字招牌

  “没想到咱们老家也有这么好的博物馆,很多典故我还是在孩提时期听说过,三街一巷改造、六尺巷景区修复彰显了桐城古韵。家乡桐城,未来可期!”迁居北京多年、祖籍在安徽省桐城市新渡镇的毕女士近日回乡探亲,欣喜地感慨道。

  近年来,桐城市把人文底蕴作为最大的发展潜力、把人文资源作为最优的发展财富,着力推进以文塑城、以文兴业,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紧扣文化“大项目”,做精“文旅融合”大文章,先后跻身“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市”“全国文明城市”之列。

  9月24日,桐城一座仿明代里坊地标性建筑——“凤仪” 坊,经过三个多月擘画构造,现身于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北大街,成为桐城市区又一处厚重的人文景观游客打卡地。

  近年来,桐城市以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牵引,加大文化街区、名人故居、名镇名村、革命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推进文化资源招商,引入社会资本,实施“三街一巷”保护性修复工程、六尺巷景区修复工程等重大文化项目。重点打造龙眠山、嬉子湖、六尺巷、孔城老街等景区,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和产品,加快发展全域旅游,集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红色资源为一体,文旅融合,城乡联动,建管用并举,逐步把桐城市建设成令人流连忘返的人文胜地。目前,《桐城派》纪录片即将开拍,“国字号”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已对外开放,六尺巷景区修复工程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桐城文化亮点还登上央视《中国地名大会》,桐城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在“双招双引”下足真功

  “‘十四五’桐城要进军‘全省十强’、打造‘人文胜地、智造名城’”,要实现这个目标,高质量地做好‘双招双引’工作是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徐雄在全市“双招双引”推进大会上强调。

  今年以来,桐城市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第一要事和一把手工程,全面发力取得实效。上半年,桐城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5个,其中15亿元以上项目6个,新引进亿元以上十大新兴产业项目21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01.6亿元。

  桐城市充分挖掘桐城人脉资源富矿,利用桐城籍在外人士牵线搭桥,引导他们回乡创业、建设桐城,让飞出去的“凤凰”再飞回来。先后有中建材投资的新能源、浚鑫、智慧农业等一批项目,华威美林投资的环保家具项目,雨润集团投资的福润包装等一批乡情招商项目相继落户。

  为吸引住众客商的投资目光,该市不断加大对标准厂房建设的投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让园区标准厂房项目已成为招商引资的一张新名片、企业发展的孵化器、产业集聚的“加速器”。目前,该市在经开区和双新园区共建有4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杭科光电、中一智能、晨兴希姆通等企业得以落户经开区并蓬勃发展。

  为畅通人才引进、培育渠道,桐城市出台《桐城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市委组织部牵头实施“文都英才工程”,出台“文都英才”新政20条,市政府设立3000万元人才奖补专项资金,投入75万元建设“智慧人才”系统,推动育才引智,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在系统试运行期间,目前已收录“六类”人才资源1.3万人,在线受理高层次人才认定145人,成功绑定高层次人才服务卡53人,受理申报人才政策73批次,实现人才认定“一站入口”、人才服务“一码供给”、人才政策“一键兑现”。

编辑:成展鹏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