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正文

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 ——敦煌学、藏学、徽州学歙县交流会侧记

2021年09月16日 17:04 来源: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9月16日电   题: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  ——敦煌学、藏学、徽州学歙县交流会侧记

    作者:吴炯

    高天流云,春华秋实。

  9月12日,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敦煌学、藏学、徽学三大地域文化交流会如期举行,各地专家、学者、游客、学生等100余人参加交流会。

  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小刚,著名藏学专家索南航旦,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宫希成,安徽省徽学会理事、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翟屯建分别就《丝绸之路上的敦煌石窟》、《布达拉宫文化》、《考古学所见的徽州早期文化》、《徽州文化在历史上的坐标》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敦煌学、藏学、徽学三大地域文化虽发端不同,内涵各异,但都是以地域命名的专门社科学科。三地文化的交流旨在通过了解与互鉴,深入挖掘各自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以期丰富我们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文化情怀,更加坚定中国文化自信。

  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小刚说,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要塞,更是文化交融的桥头堡。加强敦煌学研究,广泛开展交流合作,既能充分展示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更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使命所在。月牙泉、玉门关、九层楼,与众不同的大漠风情让与会人员恍若置身其中;那一幅幅精美的壁画、一尊尊超然的佛像,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文化因为惺惺相惜而变得温暖可亲。

  事实上,徽州有一位大儒——清末翰林许承尧与敦煌颇有渊源。1913年,许承尧受甘肃督军张广建之聘,相偕赴陇任职,先后任甘肃政务厅秘书、军务厅军务咨议、甘凉道尹和甘肃省政务厅长等职。他在甘肃敦煌期间,收得隋唐经卷百余返徽后建藏经楼。其中,徽州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付法藏因缘经第四》,书法刚健婀娜,笔画坚韧润实,为隋代写经精品。

  敦煌文书与徽州文书同属中国二十世纪历史文化的两大重要发现。敦煌文书发现于1900年,半个世纪后,徽州文书也第一次大规模发现。徽州文书的发现被学术界誉为二十世纪继甲骨文、汉晋木简、敦煌文书、明清大内档案之后,中国历史文化的第五大发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知的徽州文书总数已高达一百万件(册)。徽州历史博物馆此次展陈了清乾隆三年许继烈、朱紫衡坟地之争的案卷,颇有一番玩味。

  歙县昌溪乡有个万二村,村里有幢老房子,因为外形建筑有点像布达拉宫,被当地人称为“徽州的布达拉宫”。虽然这个类比有些“不自量力”,但是也充分表达了徽州人对“世界第三极”的那种向往与敬仰。甚至,还有当地老人说,他们的祖辈曾经跋山涉水到拉萨做过布达拉宫的修缮工匠,那种自豪,无需言表。

  此番交流,藏学专家索南航旦也来歙赴千里之约,“世界屋脊的文化艺术宝库”任他娓娓道来。浩瀚的典藏文献、精美绝伦的唐卡,无处不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和特有的文化魅力。那些金碧辉煌的佛造像与色彩斑斓的敦煌石窟佛像相得益彰,低垂的眼,浅浅的笑,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最为三者里的唯一汉文化,我们的新安画派,尤显沧峻、矍铄而孤独。与那些浓郁的色彩碰撞出艺术的火花。

  藏学、徽学都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范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名片”。徽学因徽商兴盛,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样本”,一眼可窥明清乃至唐宋元年间之“全豹”。藏学虽诞生雪域高原,但处处可见文化融合的印记。明清时期,汉藏交往甚密,大量的瓷器、玉器、珐琅器和丝织品入藏。如,明代青白玉夔龙乳钉寿字纹簋、清雍正斗彩缠枝莲暗八仙天球瓶等。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宫希成对徽州十分熟稔了,早在90年代初就在徽州做考古发掘工作。按国家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统计,黄山市三区四县共发现古遗址65处、古墓葬41处,绩溪县古遗址11处。演讲中,他就“良渚文化”的迁徙做了大胆设想,并做了“小心”求证。给徽州大地上的我们一点“悸动”。

  位于歙县二中的新州遗址是皖南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文化堆积最丰富的一处古遗址,距今约4000年。它与良渚文化晚期相当,是存在于皖南地区的一支独特的原始文化,可暂称为“新州遗存”。该遗址历新石器时代、商周、汉、宋,延续时间较长,内涵丰富,对研究徽州地区乃至整个皖南的上古历史有着十分珍贵的价值。

  安徽省徽学会理事、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翟屯建,一直醉心研究徽文化几十年,饶有建树。他认为,历史上的徽州其实是个移民社会,特别是晋、唐、宋时期三次南迁,北方士族迁居此地。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三次人口南徙共有40余族迁居徽州。客观上来说,通过大迁徙,中原文明与山越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敦煌学也好,藏学也罢,都与徽文化一样,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

  敦,大也;煌,盛也。藏,宝藏也。徽,美好也。三地虽都偏居一隅,却皆有气度、有气象,有气派;都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代表,文明互鉴融合的典范。9月12日,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分别与敦煌研究院、西藏博物馆在开馆仪式上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自此,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彼此的关系又递进了一大步。

  史海一瞬,“敦煌飞天”在山水旖旎的徽州与“布达拉宫”不期而遇。那些千年的时光犬牙交错、互为伏笔,草蛇灰线中,历史早已洞见一切。一生痴绝处,“有梦”到徽州!

  我们的梦是,把跨越时空、超越地域、富有活力的文化传承起来,弘扬开来;让藏在馆里的文化站起来,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跳出来,置身广博土地上的非遗动起来;不断创新人文交流,运用全媒传播,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展现我泱泱中华的历史底色!

编辑:成展鹏

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号 邮编:230021
联系电话: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